當前位置:首頁 > 圖 片 > 浙商古道行 > 列表
浙商古道行 共有 27 個詞條內容

栝蒼[1]古道:千年驛道,秀嶺桃花

    栝蒼古道系古代縉云至處州府的官馬大路,并為溫處通京的孔道要津。而其間的桃花嶺,則是該驛道上最為險峻、最為秀美、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嶺。桃花嶺又名馮公嶺,古代還稱木合嶺、桃枝嶺。清光緒《處州府志》載:“桃花嶺...[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

亭溪嶺古道:撥云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鐘靈毓秀的橫溪鎮(zhèn)周夾村,有兩條歷史悠久的古道,一條名為亭溪嶺,一條名為松石嶺。兩條古道,均北起橫溪鎮(zhèn)周夾村,南至東錢湖鎮(zhèn)城楊村,有所不同的是松石嶺在白云山的西面,而亭溪嶺卻在白云山的東邊。地理位置的不同,也讓東邊亭...[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

泗州嶺古道:滄桑古道,情思悠悠

    如果歷史有一條被歲月塵霧迷蒙的飄帶,那么,古道就是這飄帶上靈動的音符。泗州嶺古道位于云和縣安溪鄉(xiāng),與景寧外舍鄉(xiāng)西北為界。嶺上設有午陰亭,昔立泗州大圣神位,故名。遙想古代畬民,從景寧敕木山遷居到云和霧溪平陽崗,必然...[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

宣處古道:見證太平國的興衰

    宣平,古處州十縣之一。自明景泰三年(1452)建縣到1958年撤縣, 存在時間達5 0 6年。原宣平縣所在地方由處州山水相連,水陸互通,由此產生了多條古道。其中原宣平縣城至處州城有陸路百里,水路一百三十余里,以陸路交通為主。這條古道...[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

韓妃江古道:滿目荊榛行路難,隱隱半峰落日銜

    韓妃江古道位于浙江新昌縣境內,是一條跋山涉水、充滿了荊棘和艱險的古道。這條古道與隋朝末年隋煬帝之孫榮王楊白之妃韓氏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僅充滿了凄美而神秘的色彩,而且沿途山巒疊翠、瀑潭相連,尤以丹霞地貌最具特色...[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

畏嶺古道:峰巒秋葉間疏林,風生萬壑松弄韻

    畏嶺古道位于衢州與淳安之間的千里崗山脈,修于明、清兩朝,修繕資金主要由民間捐募,一直是浙江省淳安縣(原遂安縣)與衢州之間的交通要道之一,正是因為其蜿蜒于海拔1150米的群山峻嶺之間,是一條令人望而生畏的長嶺型道路,因此...[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

白巖嶺古道:鎖一脈山風,引溪水長流

    古道,是探尋者縱深的想象,是跋涉者不渝的伴侶。白巖嶺古道,在風中獵獵了千年滄桑。浦江北部山區(qū)浦江北部山區(qū),山嶺重重,蜿蜒曲折,“負書擔囊,牽車服賈,息肩無所,行者苦之”。北宋天圣年間(1023—1032),檀溪車方第三始祖陳唐,字...[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

義東古道: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

    義東古道位于義烏南山,是舊時山民出入的唯一途徑,也是義烏通向東陽的主要通道之一。如今,這條古道雖然人煙稀少,但因其險峻瑰麗的景色,仍吸引一批又一批的驢友來此行走觀景。險峻瑰麗的義東古道義東古道從青巖傅村的光明水...[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

象西古道:半島一線穿陸的歷史記憶

    象山縣位于浙江中部沿海,象山半島的中部。她三面環(huán)海,兩港(象山港、三門灣)南北相擁,僅一線穿陸。這就是象西古道:一條貫穿半島東西交通動脈,一條綿亙千年的古代驛路、商道。象西古道手繪圖(清道光21年繪)象西古道,據《浙江...[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

芙蓉嶺古道: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芙蓉嶺古道位于楠溪江中游的芙蓉山上,曾是楠溪江大源至小源方向的必經要道。古道始建于清朝,起于永嘉縣大若巖鎮(zhèn)龍垟村茅垟自然村,經芙蓉嶺,至巖頭鎮(zhèn)鄭岙村(楠溪隧道口),全程約7公里,海拔680米,道路硬石鋪就,目前基本保留完好...[繼續(xù)閱讀]

浙商古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