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學知識 > 圖解艾灸速查 > 列表
圖解艾灸速查 共有 180 個詞條內容

隔姜灸

    隔姜灸,即將鮮姜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用針在中間扎些小孔,放在穴位上,上面再放艾炷點燃施灸,當患者感到疼痛不可耐受時,可將姜片稍稍向上提起,稍停片刻后放下再灸。此灸法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適用于外感表證、...[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

隔鹽灸

    隔鹽灸就是用食鹽填臍作隔物灸,故又稱神闕灸。具體操作:用細鹽填平肚臍眼,將艾炷放在鹽上點燃施灸,連續(xù)灸3~9壯,換炷不換鹽,以患者感到溫熱合適為度。注意事項施灸時,如果病人臍部較平或凸出,可用濕面條圍在肚臍周圍施灸。...[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

隔蒜灸

    隔蒜灸,就是用蒜片作隔物灸。具體操作:將大蒜搗成蒜泥,鋪在穴位上,上面放置艾炷施灸。因大蒜汁液有刺激作用,灸后容易起皰,一般每穴灸5~7壯。此灸法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殺蟲的作用,適用于瘡瘍、毒蟲咬傷、哮喘、臍風、...[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

隔蔥灸

    隔蔥灸,就是用蔥作隔物灸。具體操作:取蔥白切成0.2~0.3厘米厚數片或搗成蔥泥,平敷在臍中及周圍,或者敷于患處,上面置大艾炷點燃施灸5~10壯,以局部溫熱舒適、不感灼痛為度。注意事項施灸時,不要施灸太過,以局部紅潤為度,以免...[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

溫針灸

    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治病方法。具體操作:先取長度在4.5厘米以上的毫針,刺入穴位得氣后,保留一定深度,于針柄上或裹以純艾絨的艾團,或取約2厘米長之艾條一段,套在針柄之上,無論艾團、艾條段,均應距皮膚2~3厘米,再...[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是在艾熏灸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用專門器具施灸的一種方法。此法可以較長時間地連續(xù)給患者以舒適的溫熱刺激,以達到局部紅潤發(fā)熱而起到溫行氣血的作用。艾灸器的樣式很多,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幾種:1.溫灸筒注...[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

燈草灸

    燈草灸,又名燈火灸,它是將燈心草蘸油點燃后,快速對準穴位焠灸。具體操作:取9~12厘米長的燈心草,或用紙繩蘸香油或其他植物油少許,約浸透3厘米長點燃起火苗,快速對準選好的穴位猛一接觸,聽到“叭”的一聲迅速離開,如無響聲...[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

藥捻灸

    藥捻灸,是指多種藥物研末制成藥捻以點燃施灸。如“蓬萊火”(西黃、雄黃、乳香、沒藥、丁香、麝香、火硝各等份,或去西黃加硼砂、草烏)。此灸法適應于風痹、瘰疬、水脹、膈氣、胃脹氣等癥。注意事項施灸時,取藥錠0.5~1毫米...[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

雷火神針灸

    雷火神針灸,是觸按灸的一種,又稱雷火針。之所以稱雷火針,是因為施灸時藥條實按在穴位上,很像針。藥條處方有多種,一般可因病而定。目前臨床上使用較多的是取艾絨60克,沉香、乳香、木香、茵陳、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克,麝香...[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

太乙針灸

    太乙針灸,是在雷火神針灸的基礎上改變藥物處方發(fā)展而來的,通常處方用硫磺6克,麝香、乳香、沒藥、松香、桂枝、杜仲、枳殼、皂角、細辛、川芎、獨活、穿山甲、雄黃、白芷、全蝎各3克組成。取其中一方,將藥研細末和勻。以桑...[繼續(xù)閱讀]

圖解艾灸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