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 物 > 馬承源傳 > 列表
馬承源傳 共有 69 個詞條內容

精益求精的內部裝修和展陳設計

    新館建筑完工后,是更為復雜繁瑣的內部展陳設計裝修過程。馬承源對新館室內裝飾提出的要求是簡潔、高雅,有博物館的特色。每一個細節(jié)和每一個建筑符號,他都慎之再慎。經過精心對比,他們最終選定了意大利和沙特阿拉伯的石材...[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嘔心瀝血,夢想成真

    為了建設“中國一流的現(xiàn)代化博物館”夢想成真,馬承源付出了健康的代價。1996年7月,馬承源赴香港為新館籌款和征集文物,就在這次行程中,連續(xù)高負荷操勞了三年多的他突然中風病倒了。當時離新館全面建成正式開放還有不到兩個...[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為上博的未來儲備人才

    新館的建成,只是向更高目標前進的一個平臺。馬承源早在著手籌備新館建設的時候,就對未來博物館的事業(yè)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認為,新館建設不僅僅是建筑面積的擴大、展廳的更新拓展、設備設施的先進,更要把上博的展覽陳...[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培養(yǎng)青年干部

    馬承源對青年人的關心和提攜是不遺余力的。曾在他手下工作過的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嵐對此有著深切的感受。1985年,年輕的張嵐結束了在外8個月的借調工作,回到上海博物館工作。當時,新一屆上博領導班子剛剛成立,馬承源被...[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提攜青年學者

    1984年,上海博物館與復旦大學合作舉辦的文博專業(yè)招收了第一屆研究生,馬承源擔任青銅器專業(yè)導師。這屆研究生是幸運的一屆,復旦和上博在教學上特別注重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物學習。上海博物館為他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與國際接軌的募款方式

    馬承源把上海博物館建設成了國際水準的博物館,他本人更是一位國際水準的博物館館長。這不僅是說他的學術水平,也包括他杰出的社會活動能力。上海博物館的一些重要展廳,是以捐助者的人名命名的。上博新館在建設中受到香港...[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貢獻巨大的“上博之友”

    馬承源口中這些“喜歡和上博打交道”的朋友們還有一個特別的稱謂,叫“上博之友”。他們大多是長期生活在海外的實業(yè)家、收藏家,愿意為祖國的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盡自己的一份心力。當然,上博能得到這么多財力雄厚的實業(yè)家、收...[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結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對為上博做出過貢獻的早期的捐贈者及家屬,馬承源也一直放在心上,“想捐贈者所想,急捐贈者所急,幫捐贈者所難”,定期探望,形成制度。他本人不管有多忙,每年至少親自登門探望一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結交...[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小試牛刀,收購晉侯鼎

    上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日趨繁榮,文物保護工作也開始面臨許多棘手的新問題。盜掘古墓、走私文物等犯罪活動變得猖獗,一些珍貴文物流失到了境外。香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中國內地走私文物的集散地。馬承源敏銳地注意到...[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

搶救晉侯酥鐘

    著名的晉侯酥鐘,也是馬承源為上博從香港搶救回來的。1992年春,香港中文大學張光裕教授傳來一條重要的消息:香港文物市場上有一套14件的青銅編鐘,但鐘上的銘文是鑿刻的而并非鑄造的,當地的收藏家都不敢輕易出手收購,怕是贗品...[繼續(xù)閱讀]

馬承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