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1981年6月成立于紐約。在80年代的速度/鞭笞金屬浪潮中,他們是在當時堅持并適應著搖滾樂壇這一瘋狂時尚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支樂隊之一。他們將硬核朋克的速度、狂暴與重金屬卓越的吉他技法和演唱結合在一起,以其早期專輯...[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炭疽”1981年6月成立于紐約。在80年代的速度/鞭笞金屬浪潮中,他們是在當時堅持并適應著搖滾樂壇這一瘋狂時尚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支樂隊之一。他們將硬核朋克的速度、狂暴與重金屬卓越的吉他技法和演唱結合在一起,以其早期專輯...[繼續(xù)閱讀]
音樂界宣傳術語。最早使用在美國調頻廣播電臺中,意為“有可能成為專輯的搖滾樂曲”、“專播專輯的電臺”,后來成為“專供成人欣賞的搖滾樂”(Adult-OrientedRock)的縮寫。在那個年代,富于革新精神的現(xiàn)代搖滾還沒有為廣大聽眾所接...[繼續(xù)閱讀]
孿生蟲[原名理查德·D·詹姆斯(RichardD.James)]自制電子樂器,參與了80年代末“迷幻舞曲”和氛圍庫房舞曲這兩個主要的泰克諾音樂運動的實驗,是重要的電子音樂實驗者。詹姆斯1971年8月18日生于英格蘭,十幾歲時開始研究電子設備。80年...[繼續(xù)閱讀]
菲奧納·阿普爾是90年代美國著名的搖滾女歌手及作曲家。她擁有嫻熟的鋼琴演奏技巧、出色的詞曲創(chuàng)作才華、極具力量的嗓音、率真的性格以及過于早熟的心智,在同齡人乃至同時代搖滾樂手中都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異數(shù)。1977年9月...[繼續(xù)閱讀]
“立體聲蘋果”樂隊是一支由“海灘男孩”*忠實擁躉組成的獨立搖滾組合。在他們的音樂中可以感受到來自六七十年代音樂的影響。樂隊深受“披頭士”*、“平克·弗洛伊德”*、“音速青年”*的影響。雖然他們清新的曲風沒有那...[繼續(xù)閱讀]
“阿拉伯皮帶”是由兩個來自于蘇格蘭的吟游詩人組成的一個團體,他們的音樂荒涼而悲傷。樂隊的核心是歌手艾丹·莫法特(AidanMoffat)和吉他手馬爾科姆·米德爾頓(MalcolmMiddleton)。兩人的家鄉(xiāng)是位于格拉斯哥和愛丁堡之間的蘇格蘭小...[繼續(xù)閱讀]
毫無疑問,澳大利亞女歌手蒂娜·阿里納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公告牌》雜志預測她將是下一位出生在澳大利亞的環(huán)球巨星。溫諾娜·賈德(WynonnaJudd)錄制了兩首她的歌;在蒙特卡羅的世界音樂大獎頒獎現(xiàn)場,阿里納兒時的偶像黛安娜...[繼續(xù)閱讀]
瓊·阿瑪特雷丁1950年12月9日出生于西印度群島的圣克里斯多弗-尼維斯,她是英國音樂歷史上第一位獲得突出成績的黑人女性歌手兼詞曲作者。她在民謠和雷吉音樂上的獨特貢獻影響了特蕾西·查普曼*等一批音樂家。1958年,阿瑪特雷丁...[繼續(xù)閱讀]
出生在蘇格蘭的作曲家克雷格·阿姆斯特朗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長期以來他都活躍在古典、爵士、實驗電子、流行以及舞曲等多個領域。阿姆斯特朗曾經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鋼琴。1981年的時候,他因為其優(yōu)異的作曲才...[繼續(xù)閱讀]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樂界一代巨擎。他無疑是爵士樂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他超凡的演奏技巧、活潑幽默的舞臺形象、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音樂思維,至今影響著爵士樂的發(fā)展。他的演奏看似直接、可以預測、清晰,但是總是會出現(xiàn)許...[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