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巴黎,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浪漫。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曾在他的《歐游雜記》中這樣描述他對巴黎的感覺:“從前人說‘六朝’賣菜傭都有煙水氣,巴黎人誰身上大概都長著一兩根雅骨吧?!薄把殴恰?多么美妙的詞語:中國古...[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說起巴黎,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浪漫。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曾在他的《歐游雜記》中這樣描述他對巴黎的感覺:“從前人說‘六朝’賣菜傭都有煙水氣,巴黎人誰身上大概都長著一兩根雅骨吧?!薄把殴恰?多么美妙的詞語:中國古...[繼續(xù)閱讀]
《薩蘭波》法國設計師維克托·布羅夫的設計作品,主要材料為馬賽克、皮革及銅?,F(xiàn)藏于法國南錫學派博物館。南錫是法國除巴黎之外另一個極為重要的文化重鎮(zhèn)。在新藝術運動中,它是堪與巴黎比肩而立的一座藝術都市。19世紀中...[繼續(xù)閱讀]
LALIQUE 是國際知名的水晶品牌,進入中國后中文品牌名翻譯為“萊儷”。無論是高檔精品或是普通之作,它都極具優(yōu)雅、深沉的貴族氣息。它的名字是以前一章節(jié)提到的法國 19世紀末 20世紀初最重要的玻璃品設計大師雷內·儒勒·拉力克...[繼續(xù)閱讀]
亞歷山大·埃菲爾,法國建筑工程師,祖上來自德國,原姓波尼克豪森(Bonickhausen),因法語發(fā)音問題,其父為其更姓為“埃菲爾”,這是其德國故鄉(xiāng)的名稱。埃菲爾生于第戎一軍隊文職人員家庭,少時在皇家中學讀書,對文學和歷史尤感興趣。...[繼續(xù)閱讀]
賓塞繆爾·賓,德裔法國實業(yè)家兼藝術家,生于漢堡一商人家庭,原名西格弗瑞德·賓(Siegfried Bing)。1854年到法國幫助家族經(jīng)商,1871年移居巴黎,1876年入法國籍。他曾到中國、日本等地周游,經(jīng)銷東方藝術品,回巴黎后即開辦了一家藝術品商...[繼續(xù)閱讀]
埃米爾·加萊,法國藝術家、設計師,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之一,南錫學派的主要發(fā)起人。生于南錫,父母擁有專營水晶和瓷器的商鋪,并有水晶和瓷器工場。因家境頗富裕,自小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高中畢業(yè)后赴德國學習哲學、礦物學、動...[繼續(xù)閱讀]
亞歷山大-路易斯-馬利·查彭第耶,法國設計師,生于巴黎一工人家庭,其童年時代恰遭逢普法戰(zhàn)爭(1870—1871),但少時即對藝術設計發(fā)生興趣,并于后來就讀于法國官辦的美術學校,尚未畢業(yè)就離校投身于藝術設計實踐。其作品所選用的材料...[繼續(xù)閱讀]
路易-讓-塞爾維斯特·馬瑞爾,法國設計師,生于圖勒(Toul),兩歲時隨家人遷居南錫,并在這里完成了早期的藝術教育。1877年前往巴黎求學,但兩年后因父去世而回南錫主持家族的家具和彩陶工廠,從此他浸淫于工廠的管理,并更多地從事設...[繼續(xù)閱讀]
拉力克雷內·拉力克,法國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馬恩省的艾鎮(zhèn)(Ay),兩歲時舉家遷居巴黎郊區(qū),但此后經(jīng)?;丶亦l(xiāng)避暑,這樣的經(jīng)歷對他日后創(chuàng)作的自然主義審美趨向有很大的影響。1872年入學學習油畫和素描,后入巴黎的藝術設...[繼續(xù)閱讀]
弗朗索瓦-魯伯特·卡拉賓,法國家具藝人、雕刻家。1862年出生于法國東北部的阿爾薩斯。1870年由于拒絕入籍德國,8 歲的卡拉賓隨家人一起遷居巴黎。16 歲那年,他開始在一位裝飾雕塑家開辦的家具廠里做學徒,并由此開始了他的藝術生...[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