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竹編收邊人字路紋編(圖5-17),是在編織器物接近邊緣時使用的一種收邊編織方法,也是編織結束時最后一道工序。首先將竹子破刮成厚薄、寬窄相同的竹篾薄片,編織時,采用提三壓三編的編織技法,并將編織篾摺反背面插入相應的篾...[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平面竹編收邊人字路紋編(圖5-17),是在編織器物接近邊緣時使用的一種收邊編織方法,也是編織結束時最后一道工序。首先將竹子破刮成厚薄、寬窄相同的竹篾薄片,編織時,采用提三壓三編的編織技法,并將編織篾摺反背面插入相應的篾...[繼續(xù)閱讀]
平面竹編收邊人字紋編(圖5-18),是在編織器物接近邊緣時使用的一種收邊編織方法。首先將竹子破刮成厚薄、寬窄相同的竹篾薄片,編織時,采用提二壓二編的編織技法,并將編織篾摺反背面插入相應的篾縫里隱藏,但必須注意在編織篾摺...[繼續(xù)閱讀]
平面竹編收邊萬字格紋編(圖5-19),是在編織器物接近邊緣時使用的一種收邊編織方法。首先將竹子破刮成厚薄、寬窄相同的竹篾薄片,編織時,根據構圖走向采用壓一、壓三、壓五等編織技法。萬字格紋編是適用于平面字畫的框邊編織...[繼續(xù)閱讀]
平面竹編玉簪格紋編(圖5-20),首先取材于水竹、慈竹,將竹破刮成相同寬窄(1寸28~32匹)、薄如透明紙張,接著將竹絲篾一半染色,一半不染色。編織時,根據玉簪格的圖樣,采用提三壓一、提一壓三、提二壓五、提三壓三等編織方法。平面竹...[繼續(xù)閱讀]
平面竹編收邊二方連續(xù)紋編(圖5-21),首先取材于水竹、慈竹,將竹破刮成一樣寬窄(1寸28~32匹)、薄如透明紙張,接著將竹絲篾一半染色,一半不染色。編織時,根據玉簪格的圖樣,采用提三壓一、提一壓三、提二壓五、提三壓三等編織方法...[繼續(xù)閱讀]
1. 湖南麻陽竹編棕絲斗笠編作步驟(1)編織:在模子架上編織胎子。六邊形眼紋是面子和里子的基本結構。(2)先織里子,從尖頂起頭五角形,其余六邊形眼紋從上到下一直織到邊。在邊緣安裝龍骨圓圈定形絞邊。(3)在里子上再結面子。里...[繼續(xù)閱讀]
1. 湘西自治州竹編竹篾斗笠編作步驟(1)首先取葉泡竹無竹節(jié)(約70厘米長)的竹筒,破成1厘米寬的篾片,在篾片中間1.5厘米處削薄0.6毫米(留青篾層),然后分別從兩頭直破成0.8~1毫米的篾片接近青篾層(不要斷篾)即可。(2)編織時用模具造型...[繼續(xù)閱讀]
1. 懷化市中方斗笠編作步驟(1)編內坯(俗稱織里子),首先用10條(匹)里子篾在手中織成五角形狀,然后再鋪在先做好的模子上(古時候模子為圓木造型,后發(fā)展為竹篾編織模)。作為5條徑線,由頂部向外編織。格子成六邊形狀,一皮篾徑向成...[繼續(xù)閱讀]
1. 懷化學院竹編茶葉籮編作步驟(1)竹篾中段從籮底起編,壓二人字回編底。(2)轉折立身,編出四角,壓二人字紋向上延伸,編到腰部,安裝腰圍竹圈,此處編織實行壓三人字紋,然后繼續(xù)壓二人字紋編到籮口。(3)籮口篾頭子轉折做口沿,內安一...[繼續(xù)閱讀]
1. 湖南麻陽竹編背簍編作步驟(1)六邊形起底,經篾3片組成兩圈,接著安戧片篾,編繞底篾。(2)經篾轉折立身,分別用提二壓二和三絞絲編織技法,下身高8厘米。(3)腰部編胡椒眼花窗9圈。(4)上身先編提二壓二,逐漸擴大為喇叭口,接近口緣處...[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