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本曲白族大本曲于1997年2月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無形文化遺產搶救項目。主要流行于大理、洱源、賓川等地,以大理一帶最有代表性,是大理白族中流傳最廣,最為群眾喜愛的一種說唱藝術。大本曲產生的年代,現在尚無定論...[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大本曲白族大本曲于1997年2月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無形文化遺產搶救項目。主要流行于大理、洱源、賓川等地,以大理一帶最有代表性,是大理白族中流傳最廣,最為群眾喜愛的一種說唱藝術。大本曲產生的年代,現在尚無定論...[繼續(xù)閱讀]
一、白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概況進入21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各界逐漸深化了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并加大了保護力度。白族文化遺產也開始進入規(guī)范保護和開發(fā)的新階段。2006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繼續(xù)閱讀]
一、家庭白族的家庭結構有多種類型,主要有以下幾類:一夫一妻小家庭,即核心家庭,由夫妻及其子女組成;父權大家庭,有的是由四代直系成員組成,有的是兄弟成家后仍同吃同住,未分成小家庭;有限大家庭,由祖孫三代直系成員組成;一夫...[繼續(xù)閱讀]
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三開間主房前兩側,配上廚房、畜廄,圍上圍墻,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院落。正房的堂屋一般不住人,堂屋的正面靠墻處設有供桌,上面擺放祖先牌位以及供品等;堂屋正中擺放火塘,堂屋同時也是全家人聚會、聊天...[繼續(xù)閱讀]
社會道德與倫理方面,白族人民中素有同生死、共甘苦、互幫互助、扶危濟困、真誠待客、恪守信譽、疾惡如仇等優(yōu)良傳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白族支系那馬人和勒墨人在集體狩獵活動中,都保存了原始平均主義的風俗。凡獵得較大...[繼續(xù)閱讀]
在親族稱謂方面,各地白族在詞匯、語音上都大體相近。由于白族較多地受漢文化影響,白族語言與漢語關系密切,各地白族的白語親屬稱謂大多來源于漢語,因此在讀音上也與漢族同一稱謂的古代讀音甚至現代讀音相近。在大理喜洲...[繼續(xù)閱讀]
白族人的生活和成長是與本主崇拜密切關聯的。孩子的誕生意味著家庭、村社人丁興旺,更是村民向作為村社神的本主祈求的重要內容,因此,誕生禮首先表現為本主崇拜的重要形式。白族青年男女結婚時,都要到本主廟中進行祭祀,以示...[繼續(xù)閱讀]
歷史上,白族姓名制度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是借用漢姓,這是白族命名制度與云南其他各民族最大的區(qū)別。白族先民本無姓氏,白族支系勒墨人至今仍然有名無姓。現代白族普遍采用漢姓,是白族長期吸收漢文化和歷史上大量漢族融入白族的...[繼續(xù)閱讀]
白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過去婚姻多由父母包辦,男方要付昂貴的聘禮,舉行婚禮時還要花費很多的錢財?,F在雖隨時代的發(fā)展有很大的改進,但至今還保留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男女經過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經訂婚確定關系后,便請專...[繼續(xù)閱讀]
根據考古資料和相關文獻記載,白族歷史上曾經盛行過多種葬式。南詔以前實行土葬、棺土葬,南詔中后期因受佛教密宗影響,改為火葬,目前仍有極少部分地區(qū)保持火葬習俗。絕大多數白族地區(qū)在明代后期受內地喪葬制度的影響,重新實...[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