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進行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簡稱“社教” ),內容是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亦稱“四清”運動??h上下派干部領導這次運動。經過清查,有問題的干部被稱為“四不清干部” ,受到整訓和批斗,有的...[繼續(xù)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7月,按照中共中央的安排,進行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簡稱“社教” ),內容是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亦稱“四清”運動??h上下派干部領導這次運動。經過清查,有問題的干部被稱為“四不清干部” ,受到整訓和批斗,有的...[繼續(xù)閱讀]
開展農業(yè)學大賽運動,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大原村組織農田基建隊伍,在村東的河灘平灘造田。村上成立文藝宣傳隊排演折子戲,春節(jié)期間為群眾演出。...[繼續(xù)閱讀]
陜西省紅旗化工廠開工建設,紅化公路在村西由南向北通過。村上的一、二、五、六、三隊陸續(xù)開始在川口河口地區(qū)自辦石灰窯。村上利用五圣廟前的大槐樹做材料,為學校制成桌凳,更換了以往的土桌凳。...[繼續(xù)閱讀]
6月,“文化大革命”波及農村。8月,縣城的學生、機關干部、職工學習大城市、先后組成 “紅衛(wèi)兵” “北京戰(zhàn)團” (簡稱 “北戰(zhàn)” )、“紅色造反派聯合總部”(簡稱“紅聯”),“造反”口號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破四舊” (舊...[繼續(xù)閱讀]
村級管理機構癱瘓,由貧協代表管理村小學。按上級要求為五年制,部分公辦教師下放到村里任教。...[繼續(xù)閱讀]
村上籌集資金自辦高壓線路。在村小學南門西側修建村舞臺。村上自裝擴大機,安裝了高音喇叭。12月,第一批來自西安的知識青年共12名,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安置在四、五、六隊。村革命委員會成立,張志德任革委會主任,實行黨的...[繼續(xù)閱讀]
村醫(yī)療站,代銷店(代替供銷社銷售)成立。村文藝宣傳隊恢復活動,開始排演革命樣板戲。高等院校招生實行貧下中農推薦,上級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制度。...[繼續(xù)閱讀]
由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繼續(xù)閱讀]
全縣中、小學實行春季招生制。學校由 “貧下中農宣傳隊”管理,實行開門辦學。村上組織專業(yè)施工隊,完成縣上和公社分配的亢家河河道干渠的襯砌任務。...[繼續(xù)閱讀]
按照“路端、渠直、田方、樹成行” 的要求,土地按生產隊地域集中連片,實行便于機械耕作的方田化。全縣學習外地經驗,各生產隊打大口井(直徑3~4米)。但因地質復雜,半途而廢。開始實行方田化,到1974年,全村基本達到方田化的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