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中國古典詩歌 > 列表
中國古典詩歌 共有 1094 個詞條內容

11 詩切

    《詩經(jīng)》注本,五十卷,清牟庭撰。庭(1759~1832)字默人,棲霞(今屬山東)人。乾隆乙卯(1795)優(yōu)貢,任觀城縣訓導。庭為諸生時,以經(jīng)學受知于著名學者阮元,曾額其室曰“橫經(jīng)精舍”。其性恬退,不以聲氣自通,閉戶著書。此書是清代《詩經(jīng)》...[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

12 毛詩后箋

    《詩經(jīng)》注本,三十卷,清胡承珙撰。承珙(1776~1832)字景孟,號墨莊,安徽涇縣人。嘉慶十年(1805)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編修,遷御史,轉給事中,累官臺灣兵備道,究以經(jīng)術,于毛詩用力尤深。胡氏論《詩經(jīng)》宗《毛傳》,兼采宋儒之說,而對《...[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

13 毛詩傳箋通釋

    《詩經(jīng)》注本,三十一卷,清馬瑞辰撰。瑞辰(1782~1853)字元伯,桐城(安徽省桐城縣)人。嘉慶進士,選庶吉士,后官工部員外郎,深湛經(jīng)學。馬氏說《詩經(jīng)》以承繼古文學派之說為主,吸取乾嘉學派的考據(jù)成果,通過對音韻的轉變,字義的引申...[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

14 詩毛氏傳疏

    《詩經(jīng)》注本,三十卷,清陳奐撰。奐(1786~1863)字倬云,號碩甫,又號師竹,晚號南園老人,長洲(江蘇省蘇州市)人。少師段玉裁治《毛詩》《說文》,補生員,入都與王念孫父子游,學益進,后主杭州汪遠孫家,潛心著述,咸豐初,舉孝廉方正。陳...[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

15 詩經(jīng)原始

    《詩經(jīng)》注本,十八卷,清方玉潤撰。玉潤(1811~1883)字文石,又字黝石,寶寧(云南省廣南縣)人。官隴州州判。方氏論詩不依傍門戶,他對今、古文學派與宋學的觀點和見解都有所擇取,但不主于一家,而是通過自己的獨立鉆研,對詩旨作出判...[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

16 詩三家義疏

    二十八卷,清王先謙撰。先謙(1842~1917)字益吾,號葵園,湖南長沙人。同治四年(1865)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編修。后曾任國子祭酒等職,辛亥革命后,回鄉(xiāng)隱居。清中葉以來漢學中今文學派抬頭,治《詩》者搜集早已亡逸的漢代齊、魯、韓...[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

17 楚辭章句

    《楚辭》注本,十七卷,東漢王逸撰。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湖北省宜城縣)。元初(114~119)為鄉(xiāng)所舉,上計吏,為校書郎,順帝時為侍中。楚辭為楚人所著詩歌總集,其中大部分為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包括《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

18 楚辭補注

    《楚辭》注本,十七卷,宋洪興祖撰。興祖字慶善,丹陽(江蘇省丹陽縣)人,政和(1111~1117)中登上舍第,南渡后歷任秘書省正字、太常博士等職,曾出知真州、饒州,因觸犯秦檜被編管昭州卒。陳振孫言“興祖少時從柳展如得東坡手?!冻o...[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

19 楚辭集注

    《楚辭》注本,十六卷,南宋朱熹撰。熹有《詩集傳》已見。此書包括《集注》八卷,《辯證》二卷,《后語》六卷。全書以王逸本為依據(jù),刪去《七諫》《九懷》《九嘆》《九思》四篇,增入賈誼《弔屈原》《服賦》(即《��鳥賦...[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

20 楚辭通釋

    《楚辭》注本,十四卷,附錄一卷,清王夫之撰。夫之(1619~1692)字而農(nóng),號姜齋,又號夕堂,晚年隱于石船山,人又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縣人。崇禎十五年(1642)考中舉人,后參加抗清義軍,曾依抗清民族英雄瞿式耜,瞿殉國后回鄉(xiāng)隱居以授徒度...[繼續(xù)閱讀]

中國古典詩歌